领取价值 RM12,000+ 的 Retail Power-Up Kit,把 11.11 的新顾客转化为 2026 忠实顾客。 立即领取

2026 年電商六大趨勢:AI、社群、永續引爆下一波成長!

By Cristina Lee · 12th November, 2025

2026 年電商六大趨勢:AI、社群、永續引爆下一波成長! | EasyStore

電商進入「穩定擴張+深度創新」的新時代

2026 年的電商世界,正站在「成長穩定」與「創新爆發」的交界點上。 疫情紅利雖然消退,但數位消費早已滲透生活,從 B2B 到 B2C,從跨境貿易到社交導購,每個環節都在重新定義「零售」的樣貌。根據 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(ITA) 資料顯示,全球 B2B 電商市場預計至 2026 年將達 36 兆美元,年複合成長率達 14.5%。FedEx 報告 進一步指出,全球零售電商(B2C)規模將突破 8 兆美元,而市場焦點正從「量的擴張」轉向「質的成長」。然而,eMarketer 指出,成長不再爆發式,而是進入「深耕、差異化、體驗導向」的新時期。同時,FedEx 的跨境電商報告 指出,跨境電商的成長速度將是整體電商的兩倍以上 —— 這意味著全球品牌競爭中不再以區域為界,而是以體驗為分水嶺。2026 年的電商,不再只是「追求成長」,而是「在成熟市場中創造新的成長」。品牌不該只開更多通路,而該打造更完整的「數據驅動體驗(Data-Driven Experience)」。AI、自動化、社交導購、虛實整合與永續價值,正共同構築電商產業的新黃金時代。

趨勢一:社交電商崛起,內容就是購買入口

2026 年,社交平台不只是流量來源,而是新的「消費主戰場」。消費者不再區分「社群貼文」與「購物頁面」—— 他們想在滑動的瞬間完成購買。1. 社交電商成為主流,不再只是「未來趨勢」2026 年的電商版圖中,社交電商(Social Commerce)已不再是「未來可能性」,而是立即開打的主戰場。根據 Sherwen Studios 的最新報告,消費者已經在社交平台上直接完成購買,而不再只是「看貼文、點連結」。品牌若仍將社交平台視為行銷輔助工具,將錯失最關鍵的銷售時機。消費者的購物行為也正徹底改變——從「發現」→「瀏覽」→「購買」的流程,如今在社交媒體中變得前所未有地短捷。他們在 影片、直播、短 Reels、甚至限時動態中,即可完成下單與支付,購買不再需要跳出平台。

2. 短影音 × KOL:內容即購買觸點Image

圖片來源 :trendweek https://www.trendweek.com/instagramda-fenomenli-alisveris/3. 在台灣與華語市場中,這股趨勢更為明顯。TikTok、Instagram Reels、YouTube Shorts 等短影音平台,已成為年輕族群探索與購買商品的第一入口。品牌若想搶佔消費者心智,必須:將短影音視為「主力購物場域」,而非僅用於曝光。與 KOL/社群創作者 深度合作,結合內容、口碑與轉換行銷。建立「內容即購買觸點(Content as Commerce)」策略,讓每支影片、貼文或直播間都能直接轉化。

🌟品牌行動建議

  • 導入社交導購功能:整合 TikTok Shop、Instagram Shop 買單機制,減少購買步驟。
  • 內容電商化:將品牌貼文與商品資料串聯,提升「看見即購買」的體驗。
  • 以創作者為轉換引擎:不只是找 KOL 曝光,而是讓創作者參與商品敘事與銷售策略。

💡成功案例:韓國美妝品牌 Olive Young 就透過 TikTok Shop 與海外創作者合作,實現「短影音即購物」的策略,海外銷售年增 38%,成為亞洲市場社交電商的成功典範。

趨勢二:人工智慧(AI)與預測性商務(Predictive Commerce)

  • 傳統的個人化推薦「你可能也喜歡…」已變成基礎;2026 年的電商關鍵是在「預測消費者還未明確告訴你但可能會做什麼」,並提前介入。 

  • 在 B2B 領域,報告指出:買家已把 eCommerce 當作 “commerce”而非 “只是線上”購買方式,他們期待資料統一、內容機器可讀、流程無縫。

  • 全球 電商營收雖繼續成長,但增長速度放緩(例如 全球 ecommerce 銷售預計 2026 年達 US$6.88 兆)這意味著品牌不能再靠「量」攻,而需靠「效率+精準」勝出。AI 正從「自動化客服」進化成「預測商務」的中樞,能在消費者開口前預測需求、推送優惠。Image

圖片來源:easternpeak.com https://easternpeak.com/blog/10-ways-artificial-intelligence-is-transforming-ecommerce/

💡品牌/平台可行策略

  • 建立一方數據/資料核心(First-Party Data):建議品牌在 90 天內啟動會員、購買、點擊等行為資料收集系統,為 AI 模型輸入「清晰、可信、授權」的資料。 
  • 導入預測模型:例如根據客戶歷史行為、瀏覽次數、加購未結帳、社群互動等,預測「下一次可能購買」與「放棄購買」的機率,並自動推送補救或誘導機制(如折扣、提醒、交叉銷售)。
  • 跨通路資料打通:確保電商平台、社群廣告、實體店點、會員系統、CRM 資料互相連通,避免成為「單通路孤島」。這樣才能真正實現「預測商務」。
  • 衡量指標升級:除了 CTR、CPM、流量外,要追蹤「預測觸發後轉換率」、「AI 推薦商品的 AOV(平均訂單價值)提升」、「顧客 LTV 變化」等。

🌟品牌行動建議:

  • 導入 AI 行為預測模型:分析瀏覽、加購、退貨等行為,自動判斷購買意圖。
  • 構建 第一方數據(First-party Data):整合會員、POS、CRM 與社群資料,建立完整顧客輪廓。
  • 實現個人化體驗:不同顧客看到不同首頁、優惠與推薦。

📈 趨勢觀察:

 全球零售電商市場至 2026 年預計達 8.1 兆美元(eMarketer),但成長動能來自「AI 精準轉化」而非「價格競爭」。

趨勢三:多通道/虛實整合的顧客體驗(Omnichannel + UCX)

消費者不再區分「線上/線下」,他們只要「無縫」體驗

2026 年的零售生態,「多通道旅程(Multichannel Journey)」將成為主流。根據 GetResponse 報告,消費者已不再區分「線上購物」與「實體購買」是兩種不同體驗,他們期望品牌能提供一致、流暢且不中斷的互動。

購物流程不再是「單一路徑」,而是從線上瀏覽、社群互動、門市試用、再回線上完成購買的交叉式旅程。對消費者而言,真正的品牌體驗是「我在哪裡都能買、都能被服務」。

圖片來源:https://blog.iphygital.ai/phygital-solution-a-complete-package-for-your-ecommerce-store/

🌟台灣市場的虛實融合:從「開店」到「整合」

在台灣市場,這股「虛實整合」趨勢愈發明顯。品牌不再只強調「開電商平台」,而是積極打造實體+線上併行的生態。

具體應用包括:

  • 線上下單、店內取貨(Click & Collect)
  • 門市試用後線上下單(O2O 回流購買)
  • 會員積分與優惠跨通路共用
  • App 通知與 POS 系統串接,延伸服務體驗

這樣的購物旅程,讓「實體電商(Physical Commerce)」不再是兩條平行線,而是相互強化的體驗網絡。

💡平臺角色:資料整合是實現 UCX 的關鍵

對平台端(例如 EasyStore)而言,要真正支援這樣的全通路購物體驗,必須讓 會員系統、App、POS 與電商後台資料完全打通

這樣的資料整合能讓品牌做到:

  • 顧客走進門市時,POS 能即時辨識會員身分與線上消費紀錄;
  • App 可根據實體店消費自動推播相關優惠;
  • 電商後台能即時同步庫存、點數、會員等級與訂單歷程。

最終目標,是讓消費者在各個觸點中都能感受到同一個品牌、一致的價值。虛實整合,不只是通路整合,而是體驗整合。

🌟 品牌行動建議:

  1. 整合線上與實體數據:讓會員資料、購物紀錄與庫存資訊在 POS、App、官網後台間即時同步,打造統一的顧客視圖。
  2. 優化全通路購物體驗:導入「線上下單、店內取貨」、「店內試用、線上下單」等模式,讓顧客自由切換購買場域。
  3. 強化會員經營與回購機制:將積分、優惠券、推播訊息跨平台共用,建立「無論在哪裡購物都能被認出」的體驗。
  4. 導入 App 與 POS 整合行銷:透過 App 通知與門市互動串聯,提高顧客回流率與品牌黏著度。

落實 UCX(Unified Customer Experience)策略:從行銷到交易、從線上到線下,讓每個接觸點都延續一致的品牌語氣與服務品質。

趨勢四:跨境電商成為品牌第二成長曲線

當國內市場逐漸飽和,品牌的下一個成長曲線就是「出海」。跨境電商的成長速度預計將是國內電商的兩倍(FedEx),尤其在亞洲市場。Image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statista.com/chart/16215/global-ecommerce-revenue/

品牌戰略建議:鎖定高潛力市場:如日本、韓國、東南亞,文化接近、物流成熟。多語系行銷內容:提供在地語言網站與客服(如泰文、日文)。海外倉與關稅自動化:提升交貨效率與消費信任。趨勢數據:根據 ITA,亞太區將佔全球跨境電商近 80% 市場規模,是中小品牌海外拓展的核心戰區。

 

趨勢五:永續電商崛起,品牌價值成為競爭核心

2026 年的消費不僅是「買東西」,而是「選擇一種價值觀」。根據多份零售趨勢報告指出,永續品牌(Sustainable Brand)正成為消費者選擇購買的重要依據

這不再只是「包裝用再生紙」的表面環保,而是品牌核心策略的一部分——從原料、生產、運輸、包裝到回收,每個環節都體現責任與透明。

圖片來源:Casetify 官網📱案例:Casetify 如何用永續打造品牌差異化

以全球知名手機殼品牌 Casetify 為例,該品牌成功將「永續」轉化為品牌競爭力與行銷語言。Casetify 不僅推出 Re/CASETiFY 回收計畫,鼓勵消費者將舊手機殼寄回回收再製,並使用再生物料製成新產品;其產品包裝也全面改用 100% 可回收紙材,物流上採取碳中和運輸策略,降低每一筆訂單的碳足跡。

更關鍵的是,Casetify 將永續變成「潮流文化」的一部分。透過與藝術家、設計師、KOL 聯名,讓環保不再是「樸素」的代名詞,而是一種「時尚且有意識的生活態度」。品牌不只是販售保護殼,更是在傳遞一個訊息:「你選擇的不只是風格,還是地球的未來」。

🌟 品牌行動建議:

  1. 打造「永續行動方案」:從回收舊品、包裝減塑、綠色物流等環節切入,建立可量化的 ESG 承諾。
  2. 將永續轉化為品牌故事:透過社群影片、聯名活動或限量系列,讓永續理念更具情感共鳴。
  3. 透明公開永續數據:在官網展示碳減排數據、供應鏈來源,提升消費信任感。
  4. 整合會員激勵機制:鼓勵消費者參與永續行動,例如「舊品回收換購優惠」。

結語:從「做電商」到「做體驗」的時代轉折

2026 年的電商競爭,不再是「誰價格低、誰廣告多」,而是「誰的體驗更順暢、誰的價值更長久」。 品牌要從通路思維轉向體驗思維,從行銷導向轉為數據導向。最關鍵的競爭力,不在商品,而在顧客感受到的價值。AI、社群、永續、虛實整合與跨境拓展,正共同構築下一個十年的電商生態。 而真正領先的品牌,不是跑得快的那個,而是「懂得整合數據、創造體驗、讓價值長久」的那一個。

如果有開店升級方案相關需求,歡迎點擊右下角詢問 EasyStore 開店顧問,或現在就免費開店試用、直接升級開店方案,體驗 EasyStore 豐富、完整銷售管道及電商解決方案

想要了解更多电商与零售全融合方案?

欢迎预约系统演示

EasyStore